锦纶,学名聚酰胺纤维,是石油化工附产品,在国外称为nylon(尼龙),我国因首先在锦州生产出来,故取名为锦纶。锦纶产品又细分为锦纶6和锦纶66两大类,本公司主要生产锦纶66产品。 由于锦纶具备强度高、耐磨性及回弹性好、皮肤触感温和等系列优良特性,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衣料、产业用丝,和装饰地毯三大领域。并通过改造提升,向工程塑料、包装薄膜、体育器材、建筑材料,以及军需特品等方向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纺织品,到高技术、高性能化工新材料方面的跨越。 我国锦纶纤维目前年产量约为120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总产量的21%。目前国内锦纶行业有生产企业170多家,从业人数近5万人,下游相关企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是一个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行业。 在世界化纤总量中,锦纶所占比例为10%,在中国仅占化纤总量的4%,因此,锦纶行业未来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 摘要:近年来,中国锦纶的产量有一定的增长。2022年中国锦纶的产量达410万吨,较2021年中国锦纶的产量减少了5万吨,同比减少了1%。截至2023年中国锦纶产量为432万吨,同比增长5.2%。 ![]() 一、定义及分类 锦纶即聚酰胺,又被称为尼龙、耐纶,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指分子主链含有重复的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锦纶按分子结构,可分为锦纶6、锦纶66、锦纶11、锦纶610等,其中以锦纶6和锦纶66应用最为广泛。按纤维长短,可分为锦纶长丝和锦纶短纤等。按用途,可分为民用锦纶和产业用锦纶。 ![]() 二、行业政策 “十四五”规划期间,锦纶纤维和下游相关的工程塑料、化纤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得到了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将“耐高温尼龙(PPA)材料、尼龙及复合材料、长碳链尼龙(LCPA)材料”列为先进基础材料;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聚酰胺开发与生产”列为鼓励类。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将对锦纶纤维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三、发展历程 我国的尼龙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锦纶纤维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原材料己内酰胺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且质量不断提升,我国锦纶纤维生产能力逐年提升,锦纶纤维下游应用领域不断由尼龙纤维领域拓展至工程塑料及薄膜领域,我国己成全球最大的锦纶纤维消费国。我国锦纶纤维经历了起步、初具规模与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 四、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锦纶纤维行业所处化学制品制造及化纤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目前已较为集中且生产规模较大,其聚合装置趋向自动化和低碳化,生产向低消耗、高效率发展,规模效益发挥明显。与此同时,部分龙头企业通过战略布局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新进入者如果想要进入市场,就必须与行业内企业在设备、技术、成本、人才等方面展开竞争,而无论是更新改造设备、开发新型产品或者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持续发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上述因素均构成了进入锦纶纤维行业的资金壁垒。 2、技术工艺壁垒 目前我国的锦纶纤维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主要为从业多年的老牌企业,已对降低公用工程消耗、节省建设投资、提高装置开工效率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技术改造,对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在资源的充分利用、自动化水平及设备等方面已有了较多改进,技术日趋成熟、装置规模不断扩大,操作经验不断积累。锦纶聚合生产对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除通过采购设备、设施获取相关生产基础技术外,生产的稳定性、创新性对企业工艺积累依赖较大。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因缺乏丰富的行业运营经验、技术积累,对生产工艺控制、生产系统设计等方面把控不足,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差异,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锦纶纤维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工艺壁垒。 3、品牌壁垒 我国锦纶纤维行业下游市场化程度较高,产品品质和客户资源及市场品牌是行业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内知名锦纶企业经过了多年积累,已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市场品牌已获得下游客户认可。知名品牌的创立和形成需要企业长期的投入、建设、经营和积累,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因此,锦纶纤维行业存在一定的品牌壁垒。 4、规模壁垒 近几年,锦纶纤维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聚合装置趋向规模化、自动化和节能化,生产已开始向低消耗、高质量发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投资、能耗和加工成本不断降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与此同时,随着锦纶纤维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部分公司不断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拓宽产业链,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新进入的企业很难与之竞争。因此锦纶纤维行业存在一定的规模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锦纶纤维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己内酰胺、己二胺与己二酸等有机化工原材料,下游为纺织品、工业材料、运动用品等。己内酰胺是制备锦纶纤维的主要原材料,己内酰胺的市场价格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锦纶纤维行业的利润水平。己内酰胺的主要原材料是原油、纯苯,其市场价格易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出现较大波动,锦纶纤维行业的发展和己内酰胺行业的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随着国内聚合技术工艺的不断成熟和改进,锦纶纤维产品的特性不断提升与改良,其用途将向更广阔领域发展,有力地促进尼龙纤维市场的稳定增长。 ![]()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深耕锦纶产业,逐渐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目前已经形成锦纶纺丝、织造、染色及后整理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公司专注于尼龙6、尼龙66及尼龙环保再生系列产品及其他化纤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够为全球客户定制、开发环保健康、户外运动、特种防护等多系列高档功能性面料,公司主要产品为锦纶长丝、坯布和功能性成品面料。公司在生产能力、生产工艺、设备先进性、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处于锦纶纺织行业前列。2023年上半年台华新材长丝业务收入占比52.53%,胚布收入占比22.91%,成品面料收入占比22.49%,其他收入占比2.07%。 ![]() (2)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民用锦纶长丝板块专业从事高品质、差别化民用锦纶长丝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产品品种齐全,品种范围8dtex-444dtex,公司下属华一、华二、华三分厂主要生产POY+DTY+FDY+HOY,子公司五洲新材主要生产高端多孔细旦DTY、ATY/ACY,其中ATY设备是国内唯一一家使用瑞士SSM机器生产超细空变丝。公司已完成由华一、华二、华三、五洲新材和亚特新材共同组成的锦纶长丝生产矩阵,产品涵盖锦纶6各系列品种,形成由DTY/FDY/HOY/POY/ATY/ACY组成的锦纶产品,满足客户多方位需求。截至2022年华鼎股份营业收入为65.48亿元,同比下降24.33%,其中锦纶丝业务收入为29.76亿元,同比下降0.49%。 ![]() 六、行业现状 锦纶的强度比棉花高1-2倍、比羊毛高4-5倍,是的3倍。但聚酰胺纤维的和较差,保持性也不佳,做成的衣服不如涤纶挺括。且具有质轻、防皱性优良、透气性好以及良好的、染色性和热定型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近年来,中国锦纶的产量有一定的增长。2022年中国锦纶的产量达410万吨,较2021年中国锦纶的产量减少了5万吨,同比减少了1%。截至2023年中国锦纶产量为432万吨,同比增长5.2%。 ![]()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锦纶纤维产业百科作为锦纶纤维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锦纶纤维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锦纶纤维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